“几年后,这里将是中国陶瓷产业的"华尔街"!”站在国内首个陶瓷CBD、中国陶瓷中央商务区项目工地前,禅城区经促局一位负责人激动地告诉笔者。
5年前,没有一个佛山人会想到,陶瓷能与“华尔街”产生联系。
这个全国最重要的建筑陶瓷产区在2007年启动产业升级,随后,陆续有220家陶瓷企业转产、转移甚至关停,仅剩下60余家企业还保有生产线。
是在“产业空心化”的危险论调中彻底沉沦还是涅槃重生?这是禅城乃至佛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招“险棋”,但最终证明,这招“险棋”走对了。禅城陶瓷不仅摸索出一条专业性的产业总部经济模式,也重新展现出依托于中国城镇化的朝阳活力。
如此剧烈的变化下,以禅城南庄为主力的佛山陶企在经历了数以百亿计的资本“全国布局”后,近两年又回流禅城。从浩浩荡荡的禅城陶瓷资本全国布局,到企业老板“回家”,陶瓷产业的进化历程,成为禅城产业集聚与资本吸附能力的最好诠释。
“逼出来”的全国布局
“那个时候啊,整个南庄到处都是烟囱。街道上的树都长不大的,几年了还那么矮小,树身上全是黄土。”在南庄罗南村,71岁的何伯向笔者回忆2007年前的街道印象。
2007年,被视为佛山乃至中国陶瓷产业的分水岭。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是简单的时间分割线,其前后十年所包含的复杂演变,可以说是中国式产业进化的最好标本。
分水岭的前五年是佛山陶瓷非常特殊的五年,迅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仅一个南庄镇,在最鼎盛时期就有75家陶瓷生产企业、400多条生产线,陶瓷年产量超过6亿平方米,占全国1/4。
然而,数字背后的陶瓷产业是另外一番景象。2006年初,媒体开始用“危机四伏”来形容佛山陶瓷能源危机、运输危机、环保压力、反倾销压力开始浮现,新线变少,老窑炉纷纷停工,一年中出现了20多家企业倒闭的罕见现象。
更糟糕的是,整个行业已经与环境“水火不容”。在2007年的佛山环境统计中,陶瓷行业“贡献”了大部分的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工业废气排放量。时任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经常用“出门白手套、回家黑手套”来形容当时的佛山空气质量。
陶瓷产业的伪“高峰”,把佛山逼入一个必须进行抉择的“绝境”。
2008年4月,佛山决定动手整治陶瓷行业,连续出台三个文件,提出“赶走污染,做强陶都”,把佛山陶瓷产业定位于“打造世界级的陶瓷之都”、“打造世界级的产业基地”。
在官方统计中,佛山陆续有220家陶瓷企业转产、转移甚至关停,仅剩下60余家企业还保有生产线。在主产区禅城,就有90家企业的生产环节实施关闭或向外迁移。
“当时的确是通过政策将陶瓷工厂往外"赶",但目的不是赶走企业,而是赶走污染。”禅城区经促局常务副局长毛伟锋说,产业整治有其“弹性”,对陶瓷企业进行了分类,禅城辖区内生产环节留下来的陶瓷企业都完成了清洁生产改造和提升。
这场“逼出来”的整治,让佛山陶瓷在颠簸中完成了一次艰难的进化。禅城制作出建筑陶瓷产业技术路线图,并先后启动一系列产学研项目,为陶瓷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清洁化生产迫使留下来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价值。2008年的禅城数据显示,当年陶瓷产量比2006年相比下降近40%,产值却上升30%多。
而另一方面,以产业转移为契机,整个产业“顺水推舟”地进行扩张。据不完全统计,仅禅城外迁的陶瓷企业就在佛山以外的承接转移地购置了32000多亩陶瓷生产用地,直接投入资金75亿元,规划新建生产线250多条,形成年产约20亿平方米的生产规模。
事实上,佛山陶瓷向外地转移生产环节最早可追溯至21世纪初,当时掀起的这股“东陶西进”热潮中,其实更多的企业是向佛山周边的肇庆、清远以及河源等地转移。而2008年的陶瓷产业整治,则直接推动陶瓷企业向全国布局生产基地,“泛佛山陶瓷”概念的浮现,为日后总部经济形态奠定基础。
陶瓷业其实是朝阳产业
200多家陶瓷企业转产、转移甚至关停,面对这样一组数字,内心再强大的人也会担忧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按照设想,佛山要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陶瓷之都”以及建立“陶瓷总部经济”,即在减法瘦身的同时,启动乘法强身之路。“但那时很少人会相信总部经济能撑起陶瓷产业,就连广东省最权威的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也公开质疑总部经济形成的可能性。”华夏陶瓷网总编辑刘小明回忆道。
“陶瓷总部基地”的重任落在禅城身上。但他们发现,佛山很难找到合适的参照物。“其它地方没有一个专业性总部基地。”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执行董事周军说。
换言之,佛山的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不仅是国内第一个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也是第一个专业性总部基地,无可参照,一切都得自己去探索,“摸着石头过河”。
总部经济研究学者赵弘曾经为佛山打气。他认为,国外许多城市总部经济是依托特色产业总部聚集区发展起来的,如美国的底特律集中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总部、硅谷集中电子信息企业总部等,因此发展总部经济也是佛山实现城市经济转型的一种方式。
这是佛山陶瓷转型的一招“险棋”,但显然走对了。如今,沿着季华路一路向西,从中国陶瓷城、瓷海国际到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城,禅城已经聚集全国陶瓷产业最具品牌意识的企业总部。在这几大基地内,陶瓷营销中心就有1000多家,属于总部的接近200家,其中不乏来自意大利、日本、阿联酋等国家的国际品牌。
在毛伟锋看来,尽管佛山不再是一家独大的产区,但紧握产业价值链两端,让佛山在陶瓷产业上仍旧能够保住领先地位。“其它区域可以简单复制生产线与展会形式,但佛山在研发和市场人才上的凝聚力,是其它区域市场难以超越的。”
这个时期的陶瓷产业,在摘掉“污染大帽”后展现出许多以往被忽视的吸引力。2001年,《人民日报》曾经报道过“佛山陶瓷十强企业”,12年过去,榜单中的企业仍然处于行业竞争的第一序列,其持续强省的能力超过许多家电、家具、食品企业。而中小企业则屡屡在细分市场、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展现出耐用品市场少见的活力。
在技术领域,通过瓷砖减薄实现节能减耗,佛山陶瓷企业代表中国参与制定世界陶瓷薄板标准,首次在世界陶瓷圈获得话语权。
华夏陶瓷博览城高级顾问张有卓认为,过去佛山陶瓷给人一种误解,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朝阳产业。中国面临大量的城镇化需求,也给陶瓷带来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陶瓷也是一个高科技产业,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喷墨技术、3D技术、纳米技术、机械化都运用到陶瓷中,陶瓷也可以是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张有卓说,陶瓷还是一个价值链非常长的产业,不仅仅是生产,还有空间设计、灯光设计、IT技术、会展、媒体等各式各样的行业可以整合到产业链中,产业吸纳力非常强。
写字楼上,陶城再进化
佛山陶瓷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时间维度上却仅为5年多,这导致一些老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同时又产生许多新问题。张有卓认为,佛山陶瓷残留下的问题是:转移的多、转型的少;追随者多、创新者少;重硬件、轻软件。
贸易摩擦不断的出口领域只是其中一个印证。尽管瓷砖产品出口价格逐年升高,但绝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单纯的产品输出或贴牌输出阶段,真正把生产和品牌营销步伐延伸至国外的,仅仅是极少数企业。在2011年底发布的《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家工信部就指出我国建陶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规模化扩张、同质化严重,以及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出口品牌多为贴牌生产等主要问题。
显然,佛山陶瓷还需要再进化。
去年7月,中国陶瓷中央商务区一期项目在禅城开始动工。许多人发现,这个项目并不是按照过去或者目前的陶瓷总部模式来规划建设,而是将通过230多米高的超甲级写字楼、国际级五星级酒店、高端研发中心、白领精英商务公寓、高端商务住宅等一批具有现代都市气息和城市化特征的项目,来实现陶瓷产业与城市的同步升级。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说,过去总部经济掀起的大型展厅热正在发生改变,许多陶瓷企业将产品展示功能逐渐下放至一级渠道,而将研发、营销、结算等核心总部功能保留在禅城。企业不再需要占地庞大的独栋展厅,而是渴望走进现代写字楼。
在张有卓看来,这正是陶瓷产业急需的“去经验化”。“很多企业的经营者都是从过去的经验出发来引导未来的经营,这是错误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成功不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的,而是以学习和创新为基础的。因此陶瓷企业必须摆脱经验主义。”
“去经验化”让佛山陶瓷开始呈现多样化格局。在古镇石湾,文化创意让陶瓷更具现代城市名片的丰富内涵。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南风古灶,以及文化氛围浓厚的跃进路老工业区成为国家级、省级陶艺大师的聚集地,还吸引了香云纱、咏春拳等非遗项目。相应配套的是,开发设计软件、产品交易信息等共享服务平台,吸引许多一流创意人才和创意企业加入。
而吸纳绝大部分总部经济,以及承载中国陶瓷中央商务区的南庄镇,计划打造集陶瓷研发、总部、机械制造和后端的物流、展贸、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基地,为中国陶瓷行业提供科研、信息、展销、贸易、出口等一系列服务。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建陶产品中,“南庄智造”将会占到50%—60%。
回“家”的诱惑
“新材料公司我们正在筹备,太阳能项目也处于产学研阶段,包括陶瓷中央商务区,这些后天业务品种我们都会集中在佛山发展。”东鹏陶瓷总裁蔡初阳告诉记者,在未来新兴业务投资上,东鹏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佛山。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佛山陶瓷产业并不鲜见。尽管佛山陶瓷企业在周边及外省扩张投资的金额数以百亿计,但产业延伸外的资本回流现象亦非常明显。无论是房地产、文化、服务业还是新兴产业,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可以看到陶瓷资本的身影。当佛山从生产制造基地向全球总部经济集聚地、采购中心转型成功后,佛山在投资领域的优势被重新发现,来自陶瓷的资本,再次回流禅城。
走出去与走回来
2007年,佛山启动陶瓷产业整治,陶瓷企业围绕大半中国,走出数百条漫长的产业迁徙线。
“初期,佛山陶瓷转移、扩张是以向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发展为主,主要产业承接地是江西的高安、丰城、景德镇、萍乡,以及湖南的衡阳、临湘、常德、茶陵等地。”刘小明告诉记者,高安是佛山陶瓷投资生产线最多的地区,2007至2008年两年间10多家南庄企业扎堆进驻高安,高安也由此成为佛山陶瓷进入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桥头堡。
然而,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佛山陶瓷大规模向外转移的势头减弱。一方面,陶瓷产业整治逐渐进入尾声,另一方面,走出去的资本开始逐渐走回来。
去年7月,中国陶瓷中央商务区一期开始动工。这是继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之后,东鹏陶瓷在佛山投资的第二个产业载体项目。
“在多元化业务上,我们基本以陶瓷为中心进行延伸,比如文化传播、陶艺、中央商务区。但也有一些与陶瓷无关的,比如新材料和太阳能。”蔡初阳说。
在基本完成全国生产基地布局后,东鹏开始将目光投向多元化领域,而这些项目,又基本以佛山本土投资为主,占到东鹏陶瓷整体投资的15%—20%。
类似东鹏这样的资本回流在佛山陶瓷产业并不鲜见。最多被外界所熟知的就是房地产,2010年以来,宏宇、新中源、新明珠、卓远、亚洲陶瓷等陶瓷企业在佛山土地拍卖市场上频频现身,其中不少纯粹的房地产项目已经开始推向市场。在2010年的佛山秋季陶交会上,新中源干脆将其投资的南庄国际商务公寓和陶瓷摆在一起推销。
甚至一些企业的生产线也开始回流佛山,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就是顺成陶瓷在湖南临湘的投资企业兆邦陶瓷,2010年底向佛山回迁了全部的仿古砖生产线。
资本更爱“熟悉的味道”
不可否认,佛山陶瓷资本“回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快速转移、扩张遭遇问题。
圣陶坊陶瓷在转移过程中突然倒闭至今让人警醒,而曾经被环保部门叫停的清新云龙陶瓷工业园,也是对正处在产业转移热潮的佛山企业一记当头棒喝。
虽然中西部地区的土地等要素成本都较沿海地区便宜,但营商环境与佛山相比还不成熟,劳动力成本与佛山相差无几,不具备产业集群优势,运输条件明显不如珠三角地区,这使内迁企业发展面对诸多现实困难。
事实上,佛山陶瓷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近几年产业调整更是分流出大量富余资金。这些企业在完成国内的生产基地转移扩张后,必须寻求新的机会向其它领域进行多元化发展。
资本有天然的规避风险本能,而在熟悉的地方进行投资显然更有把握。“高科技含量的产业投资,我们都会继续留在佛山。”蔡初阳说,一方面佛山一直在鼓励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同时,佛山成熟的商业环境也让风险减小很多。
佛山陶企选择本土投资有其天然性。它们往往以陶瓷产业中心,向上游或下游延伸,而陶瓷产业上下游无疑都集中在佛山。由于陶瓷产业本身的投资规模逐渐摸到天花板,许多企业对佛山陶瓷上游新兴产业展现出极高的浓厚性,诸如喷墨打印设备、墨水这类新业务都有很多陶瓷资本追逐。
而佛山整体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包括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也为企业提供巨大的投资空间。比如东鹏的新业务投资,就同时涉足新材料和新能源。
目前,禅城已成为佛山发展陶瓷第三产业的核心区域,但与此同时也缺乏一个档次高、功能齐全的陶瓷第三产业服务平台。随着中央商务区这样集陶瓷高端产品、展会、酒店公寓等于一体的项目出现,陶瓷第三产业或许又将是下一轮老板“回家”的热点领域。
陶瓷产业进化历程
2000年 佛山陶瓷出现一波以四川为主要目的地的产业转移,随后,更多企业向佛山周边的肇庆、清远以及河源等地转移。
2000年10月 首届中国佛山陶瓷博览会举行。
2005年 危机浮现,一年中出现了20多家企业倒闭的罕见现象。
2008年1月 佛山召开“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陶瓷产业整改计划初步透露。
2008年5月 佛山正式出台《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3个政策性文件。
2008年10月 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正式开业。
2010年 宏宇、新中源、新明珠、卓远、亚洲陶瓷等陶瓷企业开始在佛山土地拍卖市场上频频现身。
2010年12月 佛山召开2010年度节能降耗工作会议,持续数年的佛山陶瓷产业整治划上一个句号。
2012年7月 中国陶瓷中央商务区一期开始动工,将建230米高度的标杆建筑“华夏中央广场”。
相关资讯
转载本站文章图片,必须署明来源搜陶网(www.soutao.tv)外地站点加盟热线:0757-82770008,QQ99880500 本站律师顾问:广东中天鼎盛律师事务所:0757-93289933
家居产品导购QQ:632599208 找砖网全国家居经销商Q总群:52515767 中国家居网络媒体Q总群:69235136全国家居职业经理总群86188297 协会支持:佛山市禅城区陶瓷卫浴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佛山市家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粤ICP备11050138号 HTML网站地图